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官方终于出手了。
【资料图】
新华社发布消息称,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在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但这一次,关注点又绝不仅仅在于治理收费。会议提出要 “统筹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把握好电视大屏的意识形态属性、公共服务属性和技术产业属性”。
这几句话信息量十足,措辞也非比寻常,对电视大屏的发展和未来规划,既着眼于生态的变化,技术、产业、功能的迭代,也确认和重申电视大屏的三大属性。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意识形态属性,个中分量就值得掂量了。
统筹“三大体系”
打开电视,要想找到想看的节目越来越难,要登录不同的应用,而不同的应用中又有不同的会员等级,涉及不同标准的收费……
别说不熟悉智能终端操作的老年人,很多年轻人都被这一通繁琐操作和“套娃”收费劝退,电视机慢慢成了家里的摆设,很长时间也难得打开一次。
从用户的角度看,没有人喜欢“套娃”收费的模式。但要治病,先做精准把脉,找准病因。现在电视上能提供内容的阵地,已经远远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台,甚至主要已经不是电视台。很多用户期待看的电视剧、娱乐节目,都是各家商业视频网站制作提供的。
这些不同企业制作的内容,当然只愿意在自家平台播出。很多智能电视品牌有自己的内容平台,同时还内嵌了各类热门视频平台的内容,但无论点进哪个平台,都有各种套餐引导消费者充值会员。
今年6月,就有《智能电视相关问题消费调查报告》披露“套娃式”收费、会员开通页面误导消费者等问题突出。
正如专家分析的,“套娃式”多重收费和不公平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直接原因是相关方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缺乏相关标准和制度等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随着业态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如今的电视早已不是当年的有线电视,其利益主体和赢利模式已经多元化了。因此会议提出,“要统筹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基本实现了监管全覆盖、治理全链条。
把握电视大屏的“三大属性”
在新闻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中,报纸、广播、电视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使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传统舆论阵地。而电视具有传播地域广阔、接受的观众广泛、信息的容量大、直观等特性,具有很强大的社会宣传、动员功能。在我国,广播电视是党领导下的宣传部门,又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信息和娱乐产品的生产经销商,还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者。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年轻一代观众纷纷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网上,在各种移动端口刷剧、看综艺,玩游戏,既便捷又能享受到互联网交互的体验,这是对电视大屏的挑战。这几年,无论是电视厂商还是电视台都早早正视这样的现实,通过各种终端和软件的改造进一步提升观看的体验,但与此相伴的正是各种繁琐的操作入口和层出不穷的收费项目,这显然是把大量观众拦在了大屏之外。没有了受众,又怎么能在移动互联时代发挥传统主流媒体进一步重塑主流舆论格局的功能?
再看“公共服务属性”。现在年轻人守在电视机前的时间确实越来越少,但对于部分中老年用户而言,看电视仍是他们接触外界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他们而言,“公共服务属性”至少包含两个起码的要求:
一是要让他们能够便利地看到传统的有线电视直播;二是智能平台的操作应该有适老系统,降低他们操作的技术门槛。
再宽泛一点理解,“公共服务属性”也就意味着智能电视产业链中的相关主体,不能光从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要兼顾其他环节,尤其是用户的利益需求。
而且,因为诸多限制导致用户不得不“疏远”电视,对于电视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伤害。随着更多人使用电视频率的降低,整个产业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事实上,“套娃”收费、开机广告关不掉都是老问题了,相关部门多次出手,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早在2019年,江苏消保委曾对10家智能电视品牌做开机广告调查,结果显示,7个品牌有开机广告,涉嫌侵权。创维、海信、乐视和海尔的开机广告全程不可关闭。江苏消保委约谈7家电视企业,要求限时整改,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为消费者维权。
《2021年智能电视开关机广告调研报告》称,89.9%消费者家中的智能电视含有开关机广告,而72.73%的消费者对开机广告表示“一秒都不能忍”。
对久治不愈的种种乱象,这一次国家看来要动真格了。此次动员部署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召开。
也就是说,专项整治至少将有三个国家部委参与,且持续到今年年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下大气力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到今年年底前,相关品牌和平台能否真正还观众一个干干净净看电视的空间和体验?社会各方都在看着。当然,在治理的同时,作为内容生产的各级主体也理当不要忘记,为观众们制作优质精良的作品,进一步拓展传播的影响力更是重中之重。
标签: